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18686068015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专业领域>侵权纠纷>正文

侵权责任中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4-09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损害的发生行为人虽无过错,但严格按照无过错即无责任的原则处理,受害人就要自担损失,这样有损公平,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双方无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双方分担损失。那么侵权责任中公平分担损失有哪些情形呢?

  侵权责任中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按照民法通则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意味着行为人不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民事活动,因此不能认为他们的行为有过错,当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仍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监护人分担损失。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没有过错,但造成他人损害。比如:出租车司机不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对于受害人超出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的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出租车司机分担损失。

  (3)具体加害人不明,由可能加害的人分担损失。比如建筑物内抛出一烟灰缸砸破楼下路人的头,找不到行为人,为了减轻受害人的损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受害人补偿。

  (4)因意外情况造成损害。

  (5)为对方利益或者共同利益进行活动过程中受到损害。

  公平责任的适用方法

  对于公平责任的适用,首先需要考虑受害人的损害事实。损害事实应当包括损害程度、损害利益的性质、损害对受害人的实际影响等。同时,法院通常还要考虑双方的保险情况,受害人是否有社会保险或者是否有包括未成年人的第三人责任险。也就是说,当事人具有保险收益也应成为损害事实认定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在双方互为加害人与受害人的情况下,双方损失的总额需要作一体性考虑;在总额度确定的情况下,再考察当事人经济负担能力,从而决定双方的分担比例。加害人与受害人的经济状况是公平责任适用的最主要考量因素。对损害事实和当事人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比较,基于公平的观念,衡量利益及其得失,来确定当事人的分担比例。

分享到: